<dd id="antsw"><track id="antsw"></track></dd>
      <dd id="antsw"></dd>

      <li id="antsw"><acronym id="antsw"></acronym></li>

      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開展2023年“基礎教育精品課” 遴選工作的通知
      教辦基〔2023〕239號

        發布時間:2023-07-25 16:24 欄目:文件通知 來源:   作者:   點擊量:206  

        

      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省直管縣(市)教育局,廳直屬實驗中小學校: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3年“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工作的通知》(教基廳函〔2023〕11號)要求,決定開展2023年“基礎教育精品課”(以下簡稱精品課)遴選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標

      (一)激發教師教學熱情。充分調動廣大教師投身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教師深入研究課程教材內容,學習借鑒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以下簡稱國家智慧平臺,網址:basic.smartedu.cn)優質課程案例,融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育教學能力,展現新時代人民教師風采。

      (二)匯集優質教學資源。建立健全優質課程資源遴選更新機制,系統化體系化建設智慧平臺優質課程教學資源,不斷豐富平臺資源內容,提高平臺資源質量。

      (三)服務學生教師使用。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需求,為學生預習、復習、開展探究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提供服務,促進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支持教師課堂教學,為教師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提供服務。

      (四)促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使用,幫助農村學校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課程,加快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二、精品課要求

      精品課包括學科課程、實驗教學、特殊教育三類。學科課程和特殊教育類以微課形式呈現,包括微課視頻、教學設計、學習任務單、課件、作業練習。特殊教育類可不提交作業練習。實驗教學類以課堂實錄的形式呈現,包括實驗教學視頻、實驗教學設計、導學案、課件等。精品課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堅持正確方向。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尊重教育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在意識形態、民族宗教、領土國界等關鍵問題上不能有偏差。

      (二)確??茖W嚴謹。嚴格依據國家課程標準和2023年教育部審定的教材,保證學科知識內容和授課語言的科學準確,保證情境素材的真實性、適切性和權威性。

      (三)突出課堂實效。體現新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科教學改革方向,充分考慮學科性質和不同學段學生學習特點,有效解決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注重發揮學科德育功能和綜合育人功能。

      (四)注重制作規范。依據現行新版課程教材,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完整、教學資源充足、教學視頻制作規范(見附件1),語言、文字、符號、單位等使用要符合規范。精品課(除外語課程外)應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得有任何廣告。精品課視頻及提供下載的教學素材必須使用國家智慧平臺提供的標準模板(PPT課件、教學設計、學習任務單、作業練習等,詳見國家智慧平臺)。

      (五)保證內容原創。精品課必須是教師本人教學實踐中所積累的典型教學成果,引用資料須注明出處和原作者。不得冒名頂替、弄虛作假,嚴禁抄襲剽竊,一經發現,除取消此次參評資格外,5年內不得參與精品課評優。

      三、遴選要求

      (一)參與人員

      全省所有中小學校(包括小學、初中、九年一貫制學校、完全中學、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學校等)均可推薦本校教師參與。

      (二)報名要求

      我省教師需使用個人賬號登錄國家智慧平臺完成報名后,方可提交參與精品課遴選的個人教學實踐成果。河南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將開設“基礎教育精品課”專題版面,為我省教師參加精品課遴選提供指導服務。

      (三)遴選步驟

      1.自主申報。教師總結個人教學實踐成果,凝練教學經驗和方法,學習借鑒國家智慧平臺相應課程教學資源,對照目錄節點(以“精品課”遴選工作網站公布為準)及報送要求,確定自己擬講授的具體內容并向學校提出申報。

      2.學校推薦。學校應鼓勵、支持教師參與課例設計,積極組織研討和交流展示活動,并擇優向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

      3.縣級初選??h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和優秀教師,對學校推薦的課例設計進行初選,組織相關教師試講,在此基礎上確定初步人選,并按照精品課制作要求攝制視頻。精品課資源須教師個人通過國家智慧平臺上傳,經校、縣級管理員審核后,方可提交市級教育行政部門。

      4.市級遴選。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分學科組織專家對縣級初選和市直學校推薦的精品課進行遴選,并按照省教育廳下達的名額(見附件2),經本級管理員審核后推薦參與省級遴選,原則上同一課程節點只推薦1節精品課。廳直屬實驗中小學校參照市級遴選方式推薦本校精品課參與省級遴選。

      5.省級遴選。省教育廳組織專家對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省直管縣(市)及廳直屬實驗中小學校推薦的精品課進行評審,按照比例評選出省一、二、三等獎,擇優推薦參加部級精品課遴選。其中實驗教學精品課從省級實驗教學精品課與2023年度全省中小學實驗教學優質課評選結果中擇優推薦參加部級遴選。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保障。全省2023年“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工作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省教育資源保障中心、省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共同組織實施。省“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工作辦公室設在省教育資源保障中心。各地要高度重視、嚴密組織,加強統籌協調,認真總結過去兩年精品課遴選工作經驗,制定本地2023年精品課遴選工作具體實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電教、裝備、教研等部門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要堅決克服形式主義,防止影響正常課堂教學工作,避免增加學生和教師的負擔。

      (二)嚴格程序標準。各地要規范遴選程序,嚴格把握質量要求和2023年精品課評價指標(見附件3),堅持公開透明、公平公正。

      (三)落實經費保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落實開展工作所需經費(包括培訓、活動指導、課程錄制、專家評審等),為遴選工作順利進行提供必要條件。

      (四)加大激勵保障。參加“基礎教育精品課”是教師再學習的過程,凡確定為市、縣初步人選的教師可認定獲得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4個學時,獲得省級獎項的可認定獲得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8個學時,頒發相應優質課證書,可作為教學成果評定、職稱評聘和評優評先等方面的參考。各地各學校要充分調動優秀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并以此帶動整個教師隊伍參與建設線上學習資源,對獲得部級、省級、市級精品課的教師,可參照教育部做法給予適當表揚獎勵。

      (五)深入推廣應用。凡獲得省級以上獎項的精品課資源將納入公共服務平臺資源體系推廣和應用。各地要把精品課遴選活動與國家智慧平臺推廣應用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深入開展國家智慧平臺應用推廣專門培訓,用好國家智慧平臺上包括精品課資源在內的優質教育資源。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專家為精品課遴選工作提供全過程的教學指導和技術支持,開展精品課交流展示活動,加大優質教育資源推廣應用的力度,為廣大師生使用數字教育資源開展線上線下教育教學活動提供示范,推動數字教育資源在不同教學環境下的應用,切實提升精品課使用效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五、其他事項

      請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省直管縣(市)教育行政部門及廳直屬實驗中小學校填寫工作聯系表(見附件4),加蓋公章后于2023年7月20日前發送電子版至工作郵箱。

      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省直管縣(市)教育行政部門及廳直屬實驗中小學校務必在2023年9月20日24時前通過國家智慧平臺完成省級實驗教學精品課推薦工作,在10月12日24時前通過國家智慧平臺完成學科課程、特殊教育精品課推薦工作。

      六、聯系方式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

      時  嬌  0371-69691880

      省教育資源保障中心:

      蘇  晨  劉偉鋒  0371-66329808(學科課程及特殊教育)

      張繼勇  0371-66311107(實驗教學)

      省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

      榮詠鑫  0371-62005268

      省級管理員:

      學科課程、特殊教育精品課:王曌妍  0371-66329808

      實驗精品課:劉  恒  0371-66340009

      工作郵箱:

      hnsjpk@163.com(學科課程及特殊教育)

      hjsgb@126.com(實驗教學)

      國家平臺電話客服:4008980910  QQ客服:4008980910

       

      附件:1.“基礎教育精品課”制作要求

      2.“基礎教育精品課”推薦名額分配表

      3.“基礎教育精品課”評價指標

      4. 工作聯系表

       

      2023年7月10日

      附件1

       

      “基礎教育精品課”制作要求

       

      一、學科課程、特殊教育

      學科課程、特殊教育精品課內容應為教育部審定的中小學各年級各學科教材中的具體一課(節)所含知識(可選擇的課程以國家智慧平臺公布的課程節點為準)。一課(節)如有多個課時,需分別制作多個微課,最多不超過3個課時。每課時微課包括微課視頻、教學設計、學習任務單、課件、作業練習。特殊教育類可不提交作業練習。如有實驗內容,可提供實驗視頻。相關模板可從國家智慧平臺下載。

      (一)微課視頻

      微課視頻應采用“教師講解+多媒體大屏”的形式,適當呈現授課教師畫面,增強教學的交互性和畫面的可視性。單個微課視頻時長:小學10—15分鐘、中學15—20分鐘。微課視頻應包含片頭,時長5秒,文字信息包括:教材版本、學科、年級、課名、主講教師等信息。錄制環境(推薦使用演播室、錄播教室)安靜無噪音,光照充足均勻,教師語言規范,聲音響亮。視頻畫面的比例為16∶9,大小不超過1G,編碼格式H.264/25幀,分辨率1920*1080P,碼率8Mbps,音頻ACC編碼、碼率128Kbps。鼓勵教師對微課視頻文件進行后期編制,可根據教學內容要求適當調整屏幕大小,布局美觀大方。

      (二)課件

      課件及其嵌入的媒體素材應確保內容清晰無誤,界面設計簡明、布局合理、重點突出,風格統一。引用地圖應使用教材上的地圖并標明出處,格式為:地圖出自xxx(教材名,出版社,版本,第x頁)。

      (三)其他文檔

      教學設計、學習任務單、作業練習等以文本的形式呈現。

      學科課程類教學設計應至少包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等。教學目標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和教學實際情況。教學內容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課例研究成果,著重分析本課重點與難點。教學過程包含必要的教學環節,層次清晰,體現多樣化教學方式。學習任務單內容應包括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學習準備、學習方式和環節以及配套學習資源推薦(包括教科書相關內容閱讀及其他學習資源)等。作業練習應與學習目標相一致,建議設計多樣化的作業任務,除適量的紙筆練習題(需附答案)外,可布置繪圖、調研報告、手抄報、課后實踐活動等任務。

      特殊教育類教學設計應至少包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等。針對殘疾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開展學情分析,確定適宜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內容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課例研究成果,選用適切的教學資源,合理安排教學各環節。學習任務單內容應包括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學習方式和環節以及配套學習資源推薦(包括教科書相關內容閱讀及其他學習資源)等。

      二、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精品課應為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各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2年修訂)所涉及的實驗或實踐活動。具體包括小學數學、科學、信息科技,初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信息科技,高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實驗類型可為課標原型實驗、課標實驗的簡單變式實驗、基于真實問題情境的實驗以及跨學科實驗等多種形式。每節課需包括實驗教學視頻、實驗教學設計、導學案、課件等。

      為有效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鼓勵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運用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的一般范式與方法,創新實驗教學模式,提升實驗教學品質。鼓勵教師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創新實驗設計,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意愿。鼓勵教師布置實踐性作業,有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增加學生科學探索的機會。

      (一)實驗教學視頻

      實驗教學視頻應為一節完整實驗課的實錄,時長一般為40—45分鐘。實驗教學視頻應包含片頭,時長5秒,文字信息包括學科、年級、課名、主講教師、學校等。視頻畫面的比例為16∶9,大小不超過3G,編碼格式H.264/25幀,分辨率1920*1080P,碼率8Mbps,音頻ACC編碼、碼率128Kbps。實驗準備、實驗過程、實驗結果須近鏡頭拍攝,要求圖像、聲音清晰,不抖動、無噪音。

      (二)課件

      課件及其嵌入的媒體素材應確保內容清晰無誤,界面設計簡明、布局合理、重點突出,課件字體大小和配色方案要符合GB40070-2021《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教學采用的紙質及電子地圖、地球儀等應為經過有審核權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核的產品。

      (三)其他文檔

      實驗教學設計、導學案以文本形式呈現。

      實驗教學設計包含素養目標、實驗資源、實驗設計與創新點、實驗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實踐作業等部分。素養目標適宜、恰當、全面。實驗設計科學、合理、新穎,符合學生年齡特征與操作水平。實驗資源名稱規范、規格明確。實驗教學過程詳略得當、條理清晰。實踐作業應與實驗教學課緊密聯系,有利于學生實驗素養的提升。

      導學案設計應能有效支撐素養目標的落地與實驗教學過程的實施,科學探究類實驗應注重科學方法的指導與應用,任務型實踐應注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時需提交至少3份學生完成后的導學案掃描件,要求與課堂一致、真實、典型。

       


       

      附件2

       

      “基礎教育精品課”推薦名額分配表

      地市

      (學校)

      名額(節)

      地市

      (學校)

      名額(節)

      學科課程

      實驗

      教學

      特殊

      教育

      學科課程

      實驗

      教學

      特殊

      教育

      鄭州市

      260

      35

      10

      周口市

      160

      30

      6

      開封市

      100

      20

      6

      駐馬店市

      110

      25

      6

      洛陽市

      220

      30

      8

      濟源示范區

      10

      3

      1

      平頂山市

      120

      20

      6

      航空港區

      10

      3

      1

      安陽市

      110

      20

      5

      鞏義市

      10

      3

      1

      鶴壁市

      100

      10

      2

      蘭考縣

      10

      3

      1

      新鄉市

      120

      25

      6

      汝州市

      10

      3

      1

      焦作市

      100

      15

      6

      滑縣

      10

      3

      1

      濮陽市

      110

      15

      4

      長垣市

      10

      3

      1

      許昌市

      110

      20

      4

      鄧州市

      10

      3

      1

      漯河市

      100

      10

      4

      永城市

      10

      3

      1

      三門峽市

      100

      10

      4

      固始縣

      10

      3

      1

      南陽市

      230

      30

      8

      鹿邑縣

      10

      3

      1

      商丘市

      160

      30

      6

      新蔡縣

      10

      3

      1

      信陽市

      150

      25

      6

      廳直屬實驗

      中小學校

      30

      10

      0

      合計

      2510

      416

      109











       


       

      附件3

       

      “基礎教育精品課”評價指標


      學科課程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指標描述

      權重





      目標內容

      教學目標科學合理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核心素養導向;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可檢測,重難點突出

      10



      教學內容

      組織科學

      教學內容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認知規律,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覆蓋該課所含知識,課時安排合理

      10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流暢緊湊

      教學過程包含必要的教學環節,層次清晰,過程流暢;課堂容量適當,時間分配合理

      15



      教學方法策略適切

      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理念,注重學生親身體驗、情境感知;教學組織嚴謹,教學方法得當,策略有效

      15



      信息技術

      融合有效

      熟練運用信息技術,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整合和應用數字教育資源,促進知識理解和問題解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教學的精準性和實效性。如有實驗內容,實驗技術應運用合理

      15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明確恰當

      教學設計(及學習任務單)與教學目標一致,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體現導學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15



      作業練習規范科學

      課上練習、課后作業、實驗活動(如有)緊扣教學目標,總量適中,難易適度,形式多樣,促進學生發展

      10



      技術規范

      資源完整

      提交規范

      教師講解、實驗與多媒體演示切換適當,布局美觀,聲畫同步;課件、學習任務單、作業練習信息完整、格式規范;資源引用注明出處

      10



      特殊教育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指標描述

      權重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科學合理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特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特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教學目標闡述清楚、具體、可評價

      10


      教學內容組織科學

      準確分析本教學內容在教材、教學單元中的位置及對發展特殊學生能力的功能與價值

      10


      學情分析精準合理

      基于特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風格等精準分析學情

      15


      重難點

      明確突出

      明確本課時教學重點與難點,并提出解決策略與方法

      10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流暢緊湊

      科學合理設計教學活動,環節清晰,注重全面發展、潛能開發、缺陷補償,教學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10


      教學方法策略適切

      根據特殊學生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手段,注重啟發式、探究式、直觀性教學,促進特殊學生多感官參與,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5


      技術教輔具融合有效

      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表現形式合理、適宜學生;合理使用教具輔具,使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和表達方式更具多樣性、直觀性和適切性

      10


      教學資源

      任務單

      規范科學

      學習任務單與教學目標一致,符合特殊學生的認知水平,體現導學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10


      規范要求

      資源完整提交規范

      教師講解、實驗與多媒體演示切換適當,布局美觀,聲畫同步;課件、學習任務單信息完整、格式規范;資源引用注明出處

      10

      實驗教學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指標描述

      權重



      實驗

      教學

      目標

      總體目標

      符合現行課程標準要求,有效促進學生理解并形成科學觀念,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能力等的發展

      10


      實驗

      教學

      設計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科學嚴謹,實驗可操作性強?;顒釉O計與教學目標一致,有效運用實驗技術解決實驗的重點難點、優化實驗過程、提升實驗效果

      10


      實驗資源

      符合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準的相關要求。實驗設計安全、環保、可靠,預案科學,防護措施、急救與應急設備得當,注意事項明確

      10


      實驗

      教學

      過程

      學生活動

      能有效利用實驗資源,充分參與實驗與實踐活動過程;實驗操作規范,觀察記錄細致,分析論證過程科學;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實踐意愿強,參與度高

      15


      教師活動

      能給予學生規范、清晰地示范,無科學性錯誤;有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有效指導學生設計、實施實驗探究與實踐活動,有效與學生互動,有效做出實驗教學反饋與評價;專業技術用語運用得當;板書或課件設計思路清晰、規范、恰當

      15


      實驗

      教學

      效果

      實驗效果

      實驗現象明顯,實驗數據或信息可靠,結論合理,實踐作品或任務完成效果好;對實驗誤差或任務解決過程中的特殊情況分析準確、處置恰當

      10


      目標達成

      學生能夠完成實驗學習任務,知識理解、科學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學生體驗到實驗、實踐和克服困難成功的愉悅,學習氣氛活躍,有進一步開展實驗及實踐活動的意愿

      10


      學科

      特色與創新

      思路創新

      基于教學目標創設新穎的實驗情境;創新實驗展示形式、實驗設計與實施途徑;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及實驗教學組織形式

      10


      技術與器材創新

      創新運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促進理解和問題意識的形成;圍繞課標要求,合理開發實驗教學課程資源或自制實驗教具,有效應用于教學

      10











       


       

      附件4

      工作聯系表

      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省直管縣(市)

       

      (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公章)

      負責部門名稱

       

      通訊地址

                                                     (郵編:         )

      行政部門

      姓名

      性別

      民族

      所在單位/處室

      職務

      辦公電話

      傳真

      手機

      郵箱

      負責人

       

       

       

       

       

       

       

       

       

      聯系人

       

       

       

       

       

       

       

       

       

      具體組織部門

      姓名

      性別

      民族

      所在單位/處室

      職務

      辦公電話

      傳真

      手機

      郵箱

      負責人

       

       

       

       

       

       

       

       

       

      聯系人

       

       

       

       

       

       

       

       

       











      備注:如學科課程、特殊教育、實驗教學具體組織部門不同,請自行在本表完善。

       

      附件:(基)  教辦基〔2023〕239號(1).doc

      關于開展2023年“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工作的通知(2).pdf

       

      責任編輯:魏文

      成 年 人 视频app大全免费_成 人 在线手机版视频 视频_成 人 网 站 免费 在 线app

          <dd id="antsw"><track id="antsw"></track></dd>
          <dd id="antsw"></dd>

          <li id="antsw"><acronym id="antsw"></acronym></li>